重庆华阳景观雕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更多>>
更多>>
更多>>
新闻中心

科界传声|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率低急需重视

发布日期:2023/9/2 22:16:40

浏览次数: 点赞数: 收藏数: 关注数: 【赞一个】    【举报】    【收藏】    【关注】
科界传声|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率低急需重视
来源:广西科协
2023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要深化产教科融合发展,各级政府为企业与高校院所牵线搭桥,不断引进高校人才资源,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但随着产教科融合工作的推进,本站点调查发现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率低,与研究机构之间互动存在阻碍,成为推进产教科融合工作的壁垒。现根据本站点调查到的内容进行分析,具体表现为:

第一,中小企业引进与吸收知识的能力不强。中小企业自身人才储备和培养不足,研发团队建设滞后,吸收科研院所研究成果的能力有限,缺少承上启下的二次研发力量,项目开发完成后,合作就结束了。产学研合作只是“表面化”的现象,没有形成研发整体规划,研发活动之间相互分离,难以持续有效地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竞争。反过来,高校及科研院所因中小企业存在人才构成不合理、水平管理低、“家族式决策”等问题而不愿开展合作。即使双方愿意合作,也只是低层次合作。如此恶性循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与科学之间的互动,使得中小企业自主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意愿不大。

第二,中小企业研发资金来源单一。一般来讲,产学研合作开发周期长、风险高,研发投资的前景不确定,中小企业通常不具备规避这种风险所必备的资本。通过对近三年柳州市柳南区获得研发经费奖补的企业名单分析,85%中小企业没有研发活动,具有持续性投入的中小企业占比不到7%。有些中小企业尝试通过资本市场吸引外部资金投入研发,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银行作为出资方,不能真正识别出特定研发项目投资的数额,只能在平均资助水平的基础上给予资助。此外,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进一步降低了银行资助中小企业投资研发活动的兴趣。加上,近年受地方财税状况制约,虽然自治区、柳州市等各级政府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方面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但由于财政经费有限,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获得政府立项支持,导致中小企业在产学研方面不敢轻易投入或足额投入,加之产生合作具有短期性和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双方合作的成效。

第三,产学研合作发展目标不同。由于合作双方性质不同,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发展目标不同。比如,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受体制和机制的影响,大多数科研人员重学术、轻技术、重成果、轻转化。企业重市场、重利益,关心创新链下游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在产业和企业层次的有效整合及体现出来的价值。科研人员和企业的不同表现在:一是在项目的选择上,研究人员偏向于有一定学术水平、有利于评奖评职称的“课题”进行研究,企业主要瞄准有市场需求的项目进行开发;二是在项目完成的标准上,科研机构认为样机做出来就算成功,而企业要求能够大批量生产才算成功;三是对技术价值评价的标准上,企业认为高校或研究所对其成果定价偏高,研究单位则认为企业舍不得投入,导致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单一。实际上,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应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到经营过程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阶段模式。据目前柳南辖区调查到的数据表明,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方式采用项目合作约占80%;其他产学研合作方式,如委托开发和技术转让等所占比重约20%。此外,关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且稳定的战略合作更是寥寥无几。

第四,缺乏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协作机制。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取得产学研结合的信息渠道比较分散,信息网络不畅通,此外,一些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科技中介和风险投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跨区域寻找技术对口的高校院所开展交流合作难度颇大;三是地方政府掌握的科技人才资源多来自于部门本身与高校院所合作经历的积累及领导干部的人脉资源,资源依旧有限;四是高校院所对企业技术需求的了解渠道较为有限,对本区域外的民营中小企业知之甚少。总之,企业、高校与地方政府三方缺乏一个有效协作机制。

以上问题,希望有关部门结合实际综合考虑,出台实操性强的落地政策予以解决。